洁净室的诞生
一切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出于生产的需要。洁净室技术也不例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生产的飞机导航用气浮陀罗仪,由于质量不稳定,每10个陀罗仪平均要返工120次。50年代初朝鲜半岛战争期间,美国的16万台电子通讯设备,更换了百万个以上的电子部件,雷达出故障的时间占84%,潜水艇声纳出故障的时间占48%。原因都是电子器件、零部件的可靠性差,质量不稳定。军方与厂商究其原因,最终从多方面判定与生产环境不清洁有关。尽管当时曾不惜工本,采取了种种严密措施来封闭生产车间,但收效甚微。
于是这就有了洁净室的诞生!
洁净室的发展
第一阶段
直到50年代初,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为解决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尘埃的捕集问题,于1951年研制成功的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Filter)应用于生产车间的送风过滤,才真正诞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洁净室。
第二阶段
1961年美国桑第阿国家实验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的研究人员怀特菲尔特(Willis Whitfield)提出了当时称之为层流(laminar flow),现正名为单向流(unidirectional flow)的洁净空气流组织方案,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从此洁净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更高洁净级别。
第三阶段
同年美国空军制定颁发了世界上洁净室标准TO-00-25--203空军指令"洁净室与洁净工作台的设计与运转特性标准"。在此基础上,1963年12月公布了将洁净室划分为三个级别的美国联邦标准FED-STD-209。至此形成了完善的洁净室技术的雏形。
以上的这三个关键的进步,常被誉为现代洁净室发展历史的三个里程碑。上世纪六二年代中期,洁净室在美国如雨后春笋涌现在各种工业部门。它不仅用于军事工业,也在电子、光学、微型轴承、微型电机、感光胶片、超纯化学试剂等工业部门得到推广,对当时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下面对国内外进行详细的介绍。
发展对比
我国
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这十多年是中国洁净技术的起步和奠基阶段。大致比国外晚了十年。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困难年代,经济薄弱且无强国外交,在如此艰难条件下,围绕精密机械、航空仪表和电子工业的需要,中国的洁净技术工作者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这十年间,中国的洁净技术经历了一段阳光灿烂的发展阶段。在中国洁净技术发展历程中,许多标志性的重要成果,几乎都诞生在这个阶段。指标达到八十年代国外的技术水平。
90年代初至今,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稳定的高速增长,国际投资持续注入,一批跨国集团在中国陆续兴建了众多的微电子工厂。因此国内技术与研究人员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国外别洁净室的设计理念,了解世界的先进设备和装置、管理与维护等等。
国外
50年代初,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为解决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尘埃的捕集问题,1950年,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HEPA)问世,成为洁净技术发展史的一座里程碑。
60年代中,美国的电子精密机械等工厂的洁净室如雨后春笋,同时开始了将工业洁净室技术移植到生物洁净室的历程。1961年,层流(单向流)洁净室诞生。世界上最早的洁净室标准—美国空军技术条令203形成。
70年代初洁净室的建设重点开始转向医疗、制药、食品及生化等行业。除美国而外,其它工业先进国家,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瑞士、前苏联、荷兰等也都十分重视并先后大力发展了洁净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和日本分别研制成功过滤对象为0.1μm,捕集效率达99.99%的新型超高效过滤器。最终建成0.1μm 10级和0.1μm 1级的洁净室,它使洁净技术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时期。
林森产品应用洁净生产车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洁净企业也快速发展。在江苏吴江地区,从事洁净设备、施工、建造的企业已经多达2000多家。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净化工程技术也已经渐渐适用于家庭空气净化。目前,我国净化工程已不仅仅适用于电子、电器、医药、食品、科研等行业而且很有可能走向家庭、公共娱乐等场所,教育机构等等。科技不断发展令净化工程企业逐步推广至千家万户,国内净化设备行业的规模也日益壮大,人们开始慢慢享受净化工程带来的效果。
LINSEN林森净化产品广泛应用于微电子,液晶面板,医药,生物制药,医院,实验室,精密仪器制造,汽车制造、喷涂,食品,乳制品,化妆品,化工,工商建筑业等行业。
我们希望用专业的服务,卓著的产品,高效的团队,为您提供优质,节能,低碳,高品质的洁净环境!